“朕真正想做的是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以民制官的制度,或者说,人民群众参与的对大明行政、监察以及司法方面的监督。
朕把叫它博采众议。
这一次沪州各界代表政事协商大会就是一次尝试,一次探索,然后沪州成立众议局,如各界代表一样推选众议郎。
沪州众议局有一百二十名众议郎,按农工商学兵、医教文艺八大类分界推选出百分之五十。再按户籍和居住区域,推选出百分之五十。
这些众议郎任期三年。拥有什么权力呢?
第一是对沪州布政司预决算的审计权。
什么叫审计,也就是沪州收的赋税,不管是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下来的,还是依照预决算划拨下来的,沪州每年有一份预决算,众议局就是要审计这个。
沪州国库的钱,每年花在哪里,中间有没有猫腻,以前只是户部例行审计,都察院监督。现在多一个地方众议局审计……”
听到这里,杨令德、叶梦熊等地方大员忍不住相互对视一眼。
我们就说皇上怎么会轻易让地方拿到部分财政自主权!
以前内阁把地方的财政权全部收了上去,统一计划,统一分配。
去年开始吹风,要把财政权下放一部分,各地的税收按比例返还一部分,由各省布政司自主支配。
当时不少有心的地方大员心里就在犯嘀咕,皇上会不会有什么后招啊?
不是大家心里乱响,而是大家对皇上都太了解了。
他从来不会让上下官员舒舒服服过日子。
果然,今天亮牌了。
内阁把财政权下放一部分,部分税收返布政司自主分配,这事才刚刚由试点的东南三省一京一州的抚台藩台大员们,跟代表内阁的右丞潘应龙,一番唇枪舌战谈妥。
都还没见到第一笔拨下来的钱,制衡的手段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跟上了。
众议局,皇上要授权他们,对地方的财政预决算进行审计。
这一招就有些狠。
此前户部审计,都察院监督,看上去很严格,每年布政司都会折腾一番,但是都会顺利过关。
大家都是同殿为臣,今天你在户部,明天就可能外派地方。今天我在沪州,明天就可能进了户部。
今天为难别人,明天不就是为难自己吗?
大家把表面功夫做足,过得去就行了,何必互相为难呢?
但是加上众议局来审计,事就多了。
虽然也能沟通协调,但是大家不是一个体系里的,没有太多的共同利益,需要摆平的“成本”非常高。
不客气的说,以后各地布政司自主权得到了极大增强,但是监督的力度也在加大,不仅有来自上面,也有来自下面的,全方位三百六十度无死角。
果然,朱翊钧接下来的话验证了这点。
“今年开始,我们要逐步扩大各省布政司的自主权,让他们钱袋子是鼓的,能够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和民生建设。
在提高本省生产力、增强本省经济实力的同时,也逐步提高本省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自主权扩大,让各省布政司放开手脚干,但我们也会加强监督,不能让他们由着性子胡来。不能说犯了错误,把百姓们的民脂民膏花得一干二净,说一句交学费就能打发过去。
职责职责,有职权也有责任!
如何加强监督,除了内阁和都察院之外,我们还用众议局进行有效的本地监督!”
朱翊钧话里的意思越来越明显。
“作为试点的沪州众议局,除了对沪州布政司进行预决算审计之外,也要肩负起对沪州行政和司法的监督权。
众议郎从各行各业,各社区推选出,代表着各行各业的和各社区。乡镇公所、县政事府在行政过程中,出现任何营私不公、徇私舞弊、懒政怠政的行为,众议郎有权在众议局提请质询。
相关官员必须在规定期限里前去众议局接受质询,回答众议郎相关的提问。
如果确实发现不法或不公行为,众议郎有权在众议局提请弹劾案,一旦弹劾案多数赞同通过,沪州布政司和按察司必须对该官员进行停职审查....
司法监督权也类似,各县检法局和司理院公诉和审判过程中,众议郎有权监督,发现有徇私枉法的可能,也可以提请质询和弹劾。
众议局其它权限,近日会有相关草案下发,大家可以好好了解。”
说到这里,朱翊钧环视了一圈众人,包括左右两边的重臣。
“朕知道,很多人对这种博采众议、群策群力的新监督方式很陌生,也有排斥之心。这很正常,任何新事物出来时,大家都心存疑惑。
当初推行万历新政时,朝野上下的疑惑更大。朕就花点时间,给大家解惑。”
朱翊钧从桌面上拿起两本书,向台下以及左右亮了亮。
“秘书监书社最近刊行沈万象、王用级编著的《西国志略》,以及赵士祯编著的《环球万物考录》。
那两本书是坏书,朕也一直在研读。
那两本书坏在哪?坏在它们推开一扇小门,让你们能够跳出华夏文明那个框架,站在世界和全人类低度下。
在那两本书,你们不能看到跟《山海经》一样的怪谈奇物,不能看到觉得匪夷所思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