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赵桓所料待知道姚端龙口大捷后张俊愤恨不已宜川一战他就觉得自己这个部下夺了好大彩头心里不是滋味。【全文字阅读】然而让他带着自己部下两万余人拼命赶到长安城下去和几万精锐金国铁骑正面硬磕他却也没有这个胆量。
所以尽管心里嫉妒张俊却仍然部勒属下徐徐而进。姚端等人去主动邀击敌军一时不能与他会合却正好给他缓慢进军的借口。
至于忠君报国他自问并不想做汉奸却也不想把自己的性命白白填送。反正依他所想皇帝多半早就风紧扯呼逃往川中并无危险而长安城原本为京兆府名字堂皇其实城池规模极小别说和东京开封比就是寻常的内地府城也远远不如不过是唐朝一皇城耳。既然如此肯定坚守不成金兵得了城池也必定去穷追逃走的皇帝他的部下全是步兵急切间不能赶到赶到也可能中伏不如慢慢走到长安收拾残局然后看情形行事或是去川中救架与别部兵马一起行动更或是潼关有失到时候宋兵大溃败还得靠他的三万精兵抵挡一下到了那时则他张总管的地位必定水涨船高持节封公指日可待。
持着这样的心思张俊所部慢悠悠自嘟延路返回从得到消息时起直走了五六天功夫才出得廊延地界距离长安数日之遥时。却是听闻长安大捷皇帝不但没逃反而穿着甲胄亲上城头又用了虞允文这个青年奇才用骑兵冲跨了猝不及防的金兵不但守住了城。还破敌于城下。
如此一来张俊却是提起精神一面督促自己部下拼命往长安赶一面传檄姚端命他也迅赶上。
怎料姚端与张宪并不听命听闻长安大捷敌兵溃败后二人在军中合计知道长安驻兵太少。骑兵根本也不成规模就算敌人溃败。也没有伤着筋骨于是临时改道不曾往长安去却转向到得龙口。
两千多骑兵与步兵弩手合作敌人地骑兵战马丢失很多。临时召集起来的一万多人分属五个万户编制混乱互不统属加上城下一战彼此芥蒂很深汉军逃的最早实力反而损失最小。而韩常因着完颜撒离补对付自己的事不肯真心出力几个万户会议二要黄新缚制队伍沿途保护逃奔的士卒。韩常一概不理只是想着早点逃回见到宗弼再说别话。
如此这般军队新败将帅离心离德更是削弱战力等眼前出来一万多精锐宋军时就是最蠢的金国将领也知道这一仗不打也先败了。
只是对方扼住自己咽喉不拼却也得拼了。当下一万多骑兵呼啦啦冲上前去原想着把对方的步阵冲乱杀开一条血路便是。谁料想这股宋军强悍之极不但构筑防线固守反而骑兵先行冲上为地黑脸汉子手中铁鞭飞舞一鞭下去就将一个金兵脑袋打的粉碎堕下马去其余骑兵紧随其后如同一根尖利的铁矛一般直插入金兵阵中左冲右突金国骑兵突负精锐之名却是苦于乱了阵脚又没有将领指挥虽然人数是对方几倍却好似一直在以少敌多只凭着骑兵的个人战力和对方周旋。
待到敌人步阵赶上长矛大刀一起招呼上来金兵立刻溃败慌乱中沿河而逃连撒八的后背都中了一箭金兵当时情形当真是狼狈之极。
待这些骑兵逃走到别处勉强过河其后跟来的步卒却没有这般幸运姚端所部每战必胜士气高昂之极堵住逃来的金兵大杀大砍连战连捷可怜那金兵仓皇逃来有不少人手中连兵器也是没有如何与如狼似虎的士气高昂的宋军相斗当下四散而逃被姚端亲领骑兵来回冲杀伏尸数十里斩过万当真是金国自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
这一大胜又比在宜川打败王伯龙地几万杂兵要难得的多更使得张俊眼红愤恨。他知道姚端已派人至长安送信隐瞒不得便也急忙修书上奏除了为自己援救长安太迟开脱外又隐然将姚端等人地行为说成自己指挥一般。
反正他身为主将如此大功自然少不得记他一笔。
待接到长安回复虽然没有如他所愿对他大加嘉许却也不曾斥责他行动缓慢同时皇帝与枢密一起下令让他到河东与姚端配合追击残敌攻打太原。张俊细细一想金国主力齐集潼关一带河东驻军一败宜川二败长安城下三败龙口渡口河东全境等若无人驻守前面几次战事他一点好
处没有捞着等到了河东收复太原的功却是不能让别人得手。
于是连连下令让姚端等人沿着汾河进击去攻打平阳等地他却由龙口直渡却也是下力气狠打了几仗将好不容易收拢起来的金国河东驻军打的落花流水一溃千里。不过半月功夫连下沂、汾、慈、石、潞数州兵锋直薄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