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姚家赏梅(四)(2 / 2)

姚顺见着几位姑娘都笑了,忙伸出手道:“各位小姐,酒席已经备好,请请请!”

“姑奶奶今日是来赏花的,又不是来吃酒地。 再说你姚家地菜有什么好吃的?姑奶奶什么吃过,还要就着你姚家?”董明珠一点都没因为姚顺地笑话放过姚顺。

姚顺点点头:“是,只是怕董小姐累了,特地备了酒席,还请董姑娘赏小的一个面子。 ”

“赏你面子?就是你家少爷来了,姑奶奶也照走不误,给你什么面子?”董明珠傲慢地道,指着一枝花繁叶茂的梅花道。 “这枝我要了,回去插瓶。 ”

董明珠地话才结束,姚顺就带着人拿了锯子亲自上树将董明珠指呃那枝梅花锯了下来。 吩咐着:“送到董总兵府上!”

董明珠转头还想多挑几枝,一转头瞧着馒头面色不好,嘴唇还轻轻地颤抖着,她忙摸了摸她的手,好冰啊!

“怎么这么冷?你怎么不早说?我给你的手炉呢?”

馒头强笑道:“没事的!这梅花实在是太漂亮了!”她头一次看到梅花。 没想到在冬天,在延绥还能看见梅花。 实在是太难得了。

董明珠心疼的对馒头道:“你喜欢哪枝,我叫人摘下来,回去你好好的看!冻着可不是顽的!”说着抬腿给了姚顺一下,“还不带路?想冻着姑奶奶?回头李松回来了,不绞断你肠子。 ”

姚顺听了李松,知道这位****是李松地内眷,人家是五品的诰命。 冻着了自己是没法交待,连忙头前带路。

进了屋子,喝了热茶,有了手炉暖着地馒头终于缓了口气。 她揉了揉冻的生冷的脸蛋,小声的道:“这的梅花真漂亮。 ”

董明珠一面为馒头揉着手,一面得意地道:“漂亮吧!我还能给你说个坏地方?你答应我的事可别忘了。 ”

“我可绣不出来,你得给我找个花样子才行。 ”

董明珠想了想,点点头。 对姚顺道:“你去跟你家老爷回一声,就说我求他一副画,要上好的。 ”又对馒头道,“他地梅花画的好,给你做花样子最好了。 这下满意了?”

“咱们别在这里面坐着,还是出去看花好了。 在这实在没什么意思。 ”缓了劲的馒头终究是惦念着那些梅花,那样子实在是太漂亮了,她都舍不得离开。

一直没说话的江瑶忙符合着道:“正好,我还想采些梅花瓣上的积雪,那个来年泡了茶吃是最好的。 ”

“正巧了。 咱们表小姐也说要积梅花上的雪水,这位姑娘,你还真是个雅人。 ”姚顺听她要积梅花雪水,奉承地道。

董明珠一把扯过姚顺的胡子道:“怎么积梅花雪水就是雅人,姑奶奶砍了你地树就是牛嚼牡丹不成?”

姚顺一把护住自己稀疏的几根老鼠胡子:“小的哪里知道,只要比小的识字多。 小的都认为是雅人。 姑奶奶何必跟侄儿过意不去?”

不过一席话。 他就成了董明珠的侄儿,这便宜实在占了不小。 董明珠松了姚顺地胡子,为馒头打理了斗篷,将手炉塞进了她的手中,上下打量一番才道:“你小子还真是顺杆往上爬,你这么大的侄儿我可不敢当。 ”

一时又出了门看梅花,馒头细细的瞧着梅花,在心里描绘着梅花的姿态,盘算着该如何布局,如何选择绣线。

“想什么呢?看中了哪枝?这枝?还是这枝?”董明珠才没有馒头这份闲情逸致,她就是陪馒头来看看的,梅花她瞧了好多次,早就没新鲜感了。

馒头点点头:“都好,别摘了,就留在这好了。 ”

“你……”

董明珠还想同馒头说话,只听见林子另一头传来一阵呜咽的萧声。 有人在**,曲调清新婉转,绕于林间。

“少爷在**呢!”

“这是古曲《梅花三弄》,姚公子好音律!”江瑶微微听了下,便点头道。

“正是!少爷最爱**,这曲子也是少爷的最爱!”

“不过……”江瑶摇头道,“这《梅花三弄》当以琴弹之。 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 怎么哪萧奏来,实在不好!”

姚顺听了江瑶的话,点头道:“姑娘是行家!不过这琴是咱们表小姐奏的,少爷**……”

他话才说,众人便听见一阵铮铮古筝声,合着箫声,其高亦高,犹如双蝶相伴云间。

“这位表姑娘可是姚公子地未婚妻?”江瑶听了一阵,有些冒失地问道。

姚顺越发的佩服了,他竖着大拇指:“您真是神了,咱们表小姐同少爷从小一块长大,是青梅竹马,只等少爷三年地孝过了,就要……”

“什么曲子!有什么好听的!白五咱们走!”听得好好的董明珠突然拉扯着馒头便要走。

董明珠拉着馒头才走到院门口,就听见身后有人道:“董姑娘认为哪里不好?还请指教晚生一二。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