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1 / 2)

第二百四十二章

文俊彦出现在李松家,他小心谨慎地从怀中掏出一包东西递给馒头:“这东西,你好生收着吧!万一我要出事了,在你这也算是有点东西留下。 ”

“你这是……”馒头不明白他说话怎么变成这么个味道,不过是几天文公子好像没有了往日的神采。 他究竟是怎么了。

文俊彦无奈地摇摇头,环视着馒头正房的布置,感慨地道:“下辈子当官,我要弄点银子,这好日子过的才舒心!”

文家在永宁县算是大户,就算是朝廷的俸禄没有多少,文俊彦也没过到像三姐夫杨頲那样的苦日子。 他在京城任职后,家里的族老们就从宫中添了银子给他在京城买了一个小跨院,还有一百亩水田,够填补的了。 可是当他今天问自己太太家里的存银的时候,他才知道,家里的收支也不过刚刚好。 他不禁有些感慨,自己这官做的!

“文公子,你这是怎么了?当年你可是跟三姐夫一起共勉的!”说起这话,馒头就想起当年假惺惺地周景源,现在想来,她才觉得那时候信誓旦旦地周景源有多假。

文俊彦盯着墙上挂地一副字瞧了一会子,苦笑道:“怕是澄怀喝孟婆汤的时候,定会下决心再也不当什么清官。 ”

馒头听他话里有些,不禁有些诧异:“文公子。 若是都为了银子,百姓们还怎么活?”

文俊彦摇摇头,摆着手。 不同意地道:“你看看澄怀就知道了!他当官多好,百姓们也喜欢他。 可是百姓能救他的命?百姓能养他?他哪一点不为百姓们着想?他就太为百姓着想才着横祸。 他这十几年来吃地是什么,穿得是什么?你看看淙儿就知道了,杨頲同我说,他看着淙儿没命地吃肉的时候,心都碎了!哪里有当官,让孩子连顿肉都不能好好吃的?可是。 他换来了什么?被人灭口,连家人都被灭口!”

文俊彦说着说着激动起来。 继而嚎啕大哭起来,口中还埋怨着:“澄怀啊!澄怀!你何苦要做什么清官,那些吸取民脂民膏的家伙反而获得更好!”

文俊彦有事,他心里有事。 是什么事让他这么的失控,难不成他知道了什么?

“文公子,你是不是知道姐夫的死因了?”她小心地开着口。

果然,文俊彦停下来了。 他一面轻声抽泣着,一面打量着四处,然后背着门口,面向馒头轻声地道:“跟户部给事中的事有些关系,你请李松查一查周景源。 ”

周景源!馒头顿时一愣,他!

“户部给事中虽说不是什么高官,却是要职,户部所有地文书都要从给事中这走一遍。 但他却不归户部管。 ”

文俊彦只是略略将户部给事中的职责说了一下,馒头就明白了,难不成是因为户部有什么不清白地交易?好像三姐夫上任顾于泓也是……

“文公子是不是遇到了什么?”虽然馒头明白文俊彦的意思,但她总感觉到,文俊彦贸然地来找自己,这上面有种说不出的意味来。

文俊彦盯着馒头瞧了一会道:“你还是跟十几年前一样。 是的!昨晚。 我也遇到了跟澄怀一样的境遇。 ”

回想起,最后那个怪人离去时的诡异,文俊彦不禁打了个冷颤。 二十多具尸首,就在他眼前化成了一滩黄水。 他原本想等下人醒了后清洗,可是,当他早上出去瞧的时候,院落里早就没了那些令人作呕地黄水,变得干干净净地,他傻眼了。 难不成是自己做梦了?可是下人说家里的柱子上怎么无端被砍了,他才意识到。 那不是梦。 而且有人已经把院子里弄干净了。 可是。 为什么却没有杀自己?

馒头掩住嘴巴,跟三姐夫一样的境遇。 那就是有人救了他。

“救了我一次,也不可能永远救我,你看看澄怀就知道了!我先走了。 若是有你做的小菜,给我带上点。 ”

*

馒头翻看着文俊彦留下来的东西,这都是他跟三姐夫的一些心得,包括他们的怀疑。 这东西交给自己,还不如交给大哥,毕竟他出面做这个事是最好的。

她将那卷东西塞进了自己地袖口,将梅儿叫了进来,商量着给杨淙请先生的事情。 但是,也不好送到学堂去,便想着请个先生到家里来指点淙儿一二,正好也教教那两个丫头。

可是选来选去,馒头还正有些棘手。 京城里的好先生一般不坐馆,就他们的名气一帮学子自动涌过去。 差一点的,馒头也不想请,毕竟原先学堂的先生说过,淙儿地文章甚好,定是可以通过院试的。 可不能在这上面耽搁了他。 选来选去,选了个落第的举人,说是可以到家里来坐馆。

“你看看,要给那先生准备些什么?”

梅儿笑着道:“我哪里知道这些个酸先生要什么?不过是四季的衣裳,笔墨纸砚这些东西罢了!”

“人家毕竟是举人,又是来给淙儿做先生的。 这尊师重道你都不懂么?”

梅儿笑着道:“懂懂懂!天地君亲师嘛!我说的不过是一般的,要是夫人相加也是可以多加些,毕竟也可以让先生知道夫人倚重他。 不过这文章上头可不能马虎,毕竟表少爷的根基是好的!”

馒头点点头,她费心地去想送什么见面礼好,就是想让先生多用心教导淙儿:“我请淙儿以前的先生出了十篇文章让他做了,又请了好几个先生看了,多说可以,说是日后中个进士不在话下。 ”

人家说了这话。 她更是得小心万分,毕竟能中进士地还是在少数,三姐夫从十几岁到中进士都走了十几年,还算是顺畅地,听大哥说过,有的中进士地时候都五十多了。

“四季衣裳各五件,湖笔十枝一盒的两盒。 端砚两方,墨两方。 各色纸张各五令,四书各一部。 这应该够了。 ”

梅儿看着礼单子,觉得就差不多了,还能送什么金银不成?那不是要打那些文人的脸面么?

“你再让库房拿两匹缎子添进去。 另外让人把那个院子打扫干净,请人瞧了什么日子好,就下帖子去请好了。 ”

馒头本想再加点东西进去,可是也不知道该添些什么。 以后还是等先生来了再说。

梅儿应了声便道:“那帖子请谁写了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