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第181章 望江楼畔(1 / 2)

宋世流芳 彼岸三生 3310 字 6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nbsp&nbsp&nbsp&nbsp凡此种种,长此以往都是亡国之象,纵观宋史三百年,先有辽国、后有金国,最后又是迅速崛起的蒙古。

nbsp&nbsp&nbsp&nbsp这三百年来,大宋王朝就真的没有英明之主?就真的没有股肱之臣?

nbsp&nbsp&nbsp&nbsp有!而且还不少!

nbsp&nbsp&nbsp&nbsp但,为何国祚三百载,却敌不过一个兴起不久的王朝?

nbsp&nbsp&nbsp&nbsp是敌人太过强大,还是本身朝廷的弊端甚多,以至于尾大不掉?

nbsp&nbsp&nbsp&nbsp朝廷政治体系的庞大,对于国家的稳定客观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太过庞大超出了承受范围,那就是一种累赘、一个毒瘤。

nbsp&nbsp&nbsp&nbsp在北宋时期,要在英宗时代才会出现,逼着后来神宗大刀阔斧地去砍,重用王安石变法,才渐渐有了重新振作的势态。

nbsp&nbsp&nbsp&nbsp而如今南宋才历经二世,就糜烂到这地步,试问此时此刻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

nbsp&nbsp&nbsp&nbsp叶宇的向赵昚进谏的五项策略,与赵昚心中所想是不谋而合。

nbsp&nbsp&nbsp&nbsp他本要打算借此机会,考校叶宇是否有治国的远见卓识,可叶宇的这吏治五疏让他很是意外。

nbsp&nbsp&nbsp&nbsp所以,赵昚如今的心情很复杂,既是欣慰,又是多了几分挣扎……

nbsp&nbsp&nbsp&nbsp当初叶宇与金国八大山对决,进宫觐见之时昏倒在御书房。

nbsp&nbsp&nbsp&nbsp也正是这次昏倒的机会,赵昚乘着叶宇昏倒在偏殿里,看到了那左臂上的怪异胎记。

nbsp&nbsp&nbsp&nbsp自那日起,赵昚的心中都是十分的挣扎。他知道眼前的这个年轻奇才,就是自己失散二十年的儿子。

nbsp&nbsp&nbsp&nbsp可越是知道这个结果,赵昚的心中就越是不安。

nbsp&nbsp&nbsp&nbsp正如当初御花园中,叶宇回应的那样,他这样的父亲是不值得原谅的。

nbsp&nbsp&nbsp&nbsp所以赵昚想要去弥补,但又不知该如何去补偿。

nbsp&nbsp&nbsp&nbsp儿子的聪颖突出,本是身为父亲高兴之事,但是叶宇越是突出,赵昚就越是感到十分的不安。

nbsp&nbsp&nbsp&nbsp这份不安他以前从未有过,但是不久前的命案,已经让赵昚察觉到了一丝不祥。

nbsp&nbsp&nbsp&nbsp最是无情帝王家,赵昚能够走到今日这一步,这其中的权谋无情的肮脏,他又岂会不知?

nbsp&nbsp&nbsp&nbsp这份锤炼多年的帝王本能嗅觉,对这其中的异样他不会没有察觉。

nbsp&nbsp&nbsp&nbsp无论这件命案是有意还是无意,赵昚都不想叶宇因此毁了一生。

nbsp&nbsp&nbsp&nbsp但自己的这个儿子太过突出,突出的让赵昚自豪之余心生担忧。

nbsp&nbsp&nbsp&nbsp若是将来有一天,这个秘密为世人所知,现在的两个正牌皇子能放过叶宇吗?

nbsp&nbsp&nbsp&nbsp所以,对于叶宇的突出才华,赵昚一直都是喜忧参半颇为复杂。

nbsp&nbsp&nbsp&nbsp吏治五疏,得到了赵昚的认可,更在朝堂上力排众议予以推行。

nbsp&nbsp&nbsp&nbsp因为赵昚心里明白,他省吃俭用这些年,国库依旧不够充盈,若是遇到了天灾年月就难以赈济百姓,所以整顿吏治势在必行。

nbsp&nbsp&nbsp&nbsp其实是否裁减官员,群臣们的阻力并不是很大,而这些人唯一在意的就是,哪些人该裁,哪些人不该裁……

nbsp&nbsp&nbsp&nbsp这里面就牵扯到了党派之争,谁都希望自己敌对的那一方,能够大肆的裁剪羽翼,这让此消彼长对己方十分有利。

nbsp&nbsp&nbsp&nbsp这一次赵昚态度极为强硬,如今张说一党的黄博瑞已经调任礼部尚书一职,而这空出来的吏部尚书,直接由叶宇担任。

nbsp&nbsp&nbsp&nbsp由吏部侍郎到礼部尚书,也就大半年的功夫,虽然有些坐火箭,但也是顺理成章。

nbsp&nbsp&nbsp&nbsp叶宇在吏部这大半年里,虽然无所事事被架空,但至少混了为官的资历,而且对吏部的运作也是驾轻就熟。

nbsp&nbsp&nbsp&nbsp况且面对皇帝赵昚的强硬,群臣也只能看着叶宇坐火箭。

nbsp&nbsp&nbsp&nbsp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就位居三省六部核心官员之列,不说是绝无仅有,也是极为少见的情况。

nbsp&nbsp&nbsp&nbsp谁都知道,当今陛下是要用叶宇这把利刃,大刀阔斧的整顿吏治。

nbsp&nbsp&nbsp&nbsp而被升任吏部尚书的叶宇,对于这次升官并没有太过欣喜。

nbsp&nbsp&nbsp&nbsp此次赵昚彻底对他放权,他可谓是掌管了天下官吏的罢黜与升迁。

nbsp&nbsp&nbsp&nbsp但是有句话说得好,能力越大,所背负的责任就越大。

nbsp&nbsp&nbsp&nbsp叶宇知道,自己大笔一挥,仅仅勾去一个名字,但是背后却有一群人的人生轨迹就会变化。

nbsp&nbsp&nbsp&nbsp最重要的是,这件事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无论叶宇是不是公正裁减,都会遭来一群人的仇恨。

nbsp&nbsp&nbsp&nbsp而赵昚自然深知此事的艰难,于是颁布两条诏令:

nbsp&nbsp&nbsp&nbsp其一,各级官吏的部分子弟,不可再举荐直接进入仕途;

nbsp&nbsp&nbsp&nbsp其二,暂停特奏名录试。

nbsp&nbsp&nbsp&nbsp按宋制,一些人经官吏推荐,可不经科举考试,直接赐予进士出身,候补为官,称“特奏名”。

nbsp&nbsp&nbsp&nbsp它常与正常的科举同时进行,数额颇大。

nbsp&nbsp&nbsp&nbsp这其中就存在着很大的猫腻,因此这两项是官二代甚至官三代的做官捷径。

nbsp&nbsp&nbsp&nbsp这两项诏令一下达,由于涉及众多官吏的切身利益,反对呼声一时间风涌而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