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小四方才让民子拿走李冯氏的嫁妆……”一直不曾开口的七叔祖李来喜终于睁开了眼,慢悠悠地开口道。李来喜身为李家屯辈分最高年纪最大的老人,李平海即便有怒火也不敢冲他老人家发。
这半个多时辰里,李平海犹豫了很久,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将自己最喜欢的次子李正泰过继到李冯氏的名下,这样一来李正泰便是李冯氏的儿子。最主要的一点,李正泰年纪比老三李正年大,那么李正泰便是嫡出长子,回头不仅李冯氏那点子嫁妆,李正泰能拿大头,就连他百年以后名下的家产,李正泰也能拿到大头,而非李正民这个克死了前头老妻,回头还要克死他的逆子李正民继承李家四房大部分家产。
李平海不喜欢他那三儿子,自然不想分一丁点儿家产给他。可半个时辰前又是自己主动松的口,让李正民拿走他亲娘的嫁妆。这会儿本想和稀泥稀里糊涂过去的李平海突然意识到事情的发展好像都朝着他不愿意瞧见的方向拐了过去。虽说李正民这个瞧不顺眼的儿子终于可以踹出四房了,可李平海心里依旧觉着不舒服,很不舒服。
要说李钱氏虽说平日里喜欢占小便宜,习惯斤斤计较,但对自家男人李正国还有三个儿女还真没的说。原本李正国考了两回县试都没通过,按着李平海的意思就这么算了,说什么都不愿意继续拿出银钱支持李正国继续考秀才。结果还是李钱氏拿出了嫁妆私房钱。
“民子说的对。”最终还是身为里正的李正书看不过去(没了耐心)了,直接捅破了这层窗户纸,顺便连李平海一直想拽着的遮羞布也给扯了下来,“四叔,既然你那么不喜欢民子,不如就将他那一支过继到其他几房。至于四房这边,既然没了正经的嫡子,按着族规,就将老大李正国过继在李冯氏的名下,以后就算是四婶李冯氏的嗣子。”
二房不用说啦,崔老婆子是童养媳妇,二房唯一的男丁当年还没成年便夭折了。
撇开纯凑热闹的,目前主要就三家人有意向:二房的崔老婆子,七叔祖以及李家三爷爷。李家五爷爷,也就是米花婶子的公公李平溪不是不想争,问题他家有三个儿子,比起另外三家,已经属于人丁兴旺太多了,再怎么排也轮不到。所以自知没希望的李平溪也就是凑个热闹,顺便借此暗讽自家四哥一下。
李平海最喜欢次子,是因为四个儿子里李正泰不仅长得最像他,就连脾气性格也最像他,整个一山寨翻版。至于李小冯氏,亲生的三个儿子自然疼爱的,那是李小冯氏能在李家四房站住脚跟的全部希望所在。而李正泰因为路过的游方道士批命,生辰八字最旺李小冯氏,是李小冯氏命中福星,而被李小冯氏捧在手心。就连找媳妇,也是独独给李正泰找了个秀才的女儿,而非像其他三个儿子一般只是门当户对普普通通的农家女。若非李正泰对读书考科举实在没什么兴趣,只怕李平海跟李小冯氏老两口砸锅卖铁都愿意一直一直地支持李正泰考下去。
“老大?”李平海迟疑了一下,就连李小冯氏对于李正书的这个提议不甚满意,可一想到能将李正民这个命硬(碍眼)的儿子从此彻底断了关系,不需要分一个铜板给他,李平海跟李小冯氏的心里多少有点心动。
不管是李正民还是李徐氏,都是老实忠厚并非尖酸刻薄之人,为人勤快孝顺,不喜欢斤斤计较更不爱占小便宜。一双龙凤胎瞧着也是知书达理,懂得孝顺长辈的好孩子。七叔祖一直就看不明白,为何这样好儿子好儿媳,他那个侄子就是看着不顺眼。不过既然有人是个睁眼瞎不稀罕,甚至将明珠当鱼目给丢弃,他也乐得装傻。若有机会能将李正民一家都划归到他们七房一脉,就更好了。
李正民陪了李徐氏说了好一会儿子话,李君苒也在一旁偷听了很久的墙角。等李正民再次回到李家四房的宅子,这时间又过去了半个多时辰。这段时间虽不长,可也足够让李平海考虑清楚,做出了最终决定。甚至,李平海连具体替代李正民的人选都想好了,李家四房次子,李正民的二哥李正泰。
李平海没想到自己这边的过继相当地顺利,不管是长子过继到前头发妻名下还是李正民这个自己厌恶到极点的三子彻底脱离四房一脉,里正跟几位族老一点反对意见都没有。偏偏随后,那个他不要的儿子具体过继到哪一房,族老们一个个就跟斗鸡似的,争了个眼红脖子粗。就连脾气一向古怪的崔老婆子以及年岁辈分最高的七叔祖也加入了争斗行列。
媳妇的嫁妆属于媳妇私产,正经的婆家是不会贪污这笔钱的。李平海虽然眼红,却也因为顾忌脸面,没办法直接做出侵吞儿媳妇嫁妆的丑事来,只能私下里暗示李小冯氏。好在李小冯氏见李钱氏的嫁妆已尽数贴补在自家长子身上,支持长子考秀才,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稀泥和过去了。也正是因为有了李钱氏的支持,李正国终于在第三次县试时人品大爆发,连过了县试跟府试。李正民出事后小七柳自卖为婢进程府那一年,李正国跟李正安正巧在准备参加考秀才之路上最后一关院试。只有通过了院试,才能获得生员资格,成为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