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 献诗见皇帝(1 / 2)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p>常王妃已让宫女领着芷芸走到任氏身边,任氏命人从乐人那里拿来一副碰铃,又在芷芸耳边说了几句,领着她向前走了几步。芷芸还是奶声奶气的声音,却清亮可爱,她开口唱起来,是一首童谣:“芦苇高,芦苇长,芦花似雪雪茫茫。

芦苇最知风儿暴,芦苇最知雨儿狂。

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里捉迷藏。

多少高堂名利客,都是当年放牛郎。

芦苇高,芦苇长,隔山隔水遥相望。

芦苇这边是故乡,芦苇那边是**。

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边编织忙。

编成卷入我行囊,伴我从此去远航。

芦苇高,芦苇长,芦苇笛声多悠扬。

牧童相和在远方,令人牵挂爹和娘。”

任氏两手各执一铃,铃口朝上仰举于胸前,一边轻轻和着女儿唱,一边互碰铃儿,铃儿声音清越,音色优美,配上芷芸的童声,分外动听感人。

一曲毕,芷芸还懵懂着,大家已经鼓起掌来,纷纷叫好。任氏向皇上行礼,皇上笑微微赞赏:“唱得好,到底是母女天性,自有一番默锲。”

他命人把芷芸带到身边,抚摸了她的头顶两下,又慈爱得问了几句话,见芷芸回答得十分伶俐,更是高兴。

众人知道,皇上这么高兴,肯定有所封赏,果然,皇上道:“芷芸聪明可人,朕赐她为正五品县主,朕觉得静乐两字很适合她,便为静乐县主吧。”

亲王之女本可封为郡主,但芷芸年纪太小,又是庶出,所以只封了县主。不过,成了县主,郡主也有望了,总比没有任何封号强,皇家有数不清的庶出子女,也不是人人都能得到赐封的。况且又是皇帝御口亲封的,荣耀自不必说。

永亲王带着王妃和任氏、芷芸谢恩,在场女眷中的侧室们也多有子女,心里皆艳羡不已。

任氏回到座位,兴奋之余,瞪了方媃一眼,“你是把到手的封赏给了我,心里可后悔了吧?”

方媃笑道:“我怎知那鼓声何时就停?千金难买早知道,早知道就不给你花了。”

“你少哄我,我又不傻。那敲鼓的乐师早得了嘱咐,好处也一定不少拿的。到谁那里停,都是有门道的,岂是谁想露脸就能露脸的?有人早替你打点好了,你偏不领情!”

方媃暗叹,她当然知道应煊的心思,如果此时此刻她抛头露脸出风头,也许可以得到封赏,可回去后的日子只怕不好过。

她正想着,忽听景平帝道:“今日歌也听过了,曲也奏过了,只缺少几首应景的好诗。如此佳节佳宴,怎么无诗?”

一位妃子忙站起来,念了一首自己作的诗,皇上点点头,微笑着说了句好,赏了她一支上等如意。

又有几人相继站起来,对月吟诗,皇上兴致甚好,点评一二,赏下许多宝贝。

皇上最年幼的儿子十皇子应煾,自小聪慧好学,他朗声诵了一首自己作的诗,虽还有些稚嫩,在同龄人里却也难得,皇上极高兴,当场封了他为郡公。郡公仅次于郡王,他小小年纪便越过了前面的哥哥封了郡公,着实令人羡慕。

十皇子的母亲丽妃更是喜上眉梢,尽管极力掩饰,却仍可看出满面的骄傲。

还有一位温亲王府的侍妾,作了首好诗,皇上点头称赞,又有温亲王王妃亲自站起来为她说了几句好话,皇上便亲口晋她为温亲王的庶妃。

眼看皇上有上些有倦了,宴会已经接近尾声,方媃只管坐着品菜看热闹,根本没有站起来的意思。

皇上身旁的大太监似有些担心,上前小声禀奏着什么。见此情形,任氏道:“看样子皇上是乏了,只怕要散了。”

正在此时,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应煊忽然站起来,走上几步对景平帝道:“父皇,儿臣有首诗,恭请父皇指教。”

“煊儿,朕知你素有长才,却极少示于人前,今日这般,必是有好诗了。”

既然皇上都这么说了,众人不敢怠慢,都静下来聆听,只听应煊诵道:“圆月出东山,照我轩窗前。酒至颜自解,声和心亦宣。手足千金重,情存意气间。为君歌一曲,当作朗月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