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恃名傲物 痛失王冠(2 / 2)

瑞士在石英电子表上的迟钝,不仅使日本夺去它的市场,美国和香港的电子表也同样给瑞士以沉重的打击。六十年代末,美国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十年内电子表将代替机械表。然而同期瑞士的钟表界却认为,到1980年亿只世界钟表总产量中,各种电子表只能占10-15%。这种对市场趋势看法的不同极大地影响瑞士钟表业的走向。1978年瑞士《新画报》的大字标题道出了瑞士钟表业的不安:"传统的瑞士钟表业就要消亡了,美国和日本电子表侵入海尔维第,意味着这个行业的消失和嘀哒嘀哒的告终。"

三王牌的丢失

瑞士在石英电子表上吃了大亏,促使它急起直追,但毕竟落后日本、美国以及香港几年,在世界电子表市场上总是处于不利的位置。这时有人提出如果瑞士能以其王牌——机械表来进攻世界市场,这种出口市场不利局面兴许能够改变。但不幸的是:这个时候瑞士最后的王牌——机械表的优势也丧失了。

日本诹访精工舍在成立后不久就成功地设计出了男用机械手表——马贝尔表。这种手表的精确度比日本同类厂商生产的机械表高出一大截,因此诹访精工舍将这种表投入大批量生产的轨道,在市场上非常畅销,受到国内消费者的广泛好评。后来这种手表在日本国内的钟表竞赛中连续几年取得优胜。最后诹访的人决定向瑞士挑战,中村对科技人员讲:"这样下去没有多大意思,还是向瑞士的国际比赛挑战吧"。

1960年,德国慕尼黑召开国际奥委会会议,决定1964年的奥运会由东京来主办。听到这个消息,诹访精工舍的第一个反应是把瑞士钟表赶出奥运会。中村说:"无论如何东京奥运会要以国货来计时。"

瑞士著名的欧米茄公司是过去奥运会正式记录计时方面的绝对权威。国际奥委会对于欧米茄有着绝对的信赖,几乎各类项目都是在欧米茄的指针下决出胜负。

但瑞士却没想到,准备在东京奥运会和欧米茄决战的诹访精工舍在机械表方面进步相当神速。诹访精工舍除了开发出马贝尔表之外,196年推出了皇冠表,这比马贝尔表又前进了一步。196年他们又开发出了具有超常精确度的豪华精工表,这种表一经推出就受到国内及国际的广泛瞩目和好评。瑞士也注意到了这种表,虽然他们认为这种表还不具备和先进的欧米茄表抗衡的实力,但是,他们在私底下却隐隐地感受到了某种威胁。欧米茄公司有点担心东京奥运会的计时是否会让日本抢走。为此他们提交报告给政府,要求政府在争取奥运计时权方面提供协助,并同时也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继续提供在东京奥运会的计时装置。

但东京传来的消息让瑞士欧米茄公司大失所望,196年在东京召开的国际奥委会会议上,奥委会同意了日本精工集团的申请,据说是具有超常精确度的豪华精工表给奥委会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东京奥运会前几个月,概访精工舍成功地开发出了数字式跑表,它与机械计时表不同,能将每分每秒的记录反映在钟表上。当数字式跑表测定出著名马拉松选手阿贝贝创造出的世界纪录是小时1分11秒时,全场欢声雷动。数字式跑表很快名扬天下。

1964年,中村向瑞士方面提出,参加机械表计时大赛。瑞士欣然同意了,因为去年橄访的石英表951在纽沙幕尔天文台比赛中排名在瑞士表之后,他们也相信自己的机械表能保持不败。瑞士也希望借这次机械表来打击风头正劲的极访精工舍,以报东京奥运会上的一箭之仇。

比赛结果出来了,令瑞士人非常满意。日本送来的机械表排名第144位,前几名都是由瑞士欧米茄获得。瑞士似乎摆脱了东京奥运会以来的阴影,新闻媒体对这次瑞士的胜利大加赞赏。瑞士人也似乎相信了,他们的机械表具有绝对的优势,是不可战胜的,东京奥运会的阴影只是偶然。报纸的大幅标题赫然写道"欧米茄风光依旧"。在一片赞扬声中,瑞士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日本机械表正在进步。更重要的是,瑞士也忘记了自己在家门口比赛有天然优势,那就是欧米茄在调表上的地利,这对远道而来的日本表则显然不公平。更何况人家是初次参加大赛。

日本改访精工舍对这次比赛结果并不满意,尽管他们认为在同等条件下精工表决不是这么糟的成绩,但目前要做的就是解决运输路途中的钟表调试难题。牢骚是没有用的,当时只有瑞士才有资格举办钟表计时大赛。

日本谏访决定在三年之后再一决高低,目标已定,大家就分头准备了。这是瑞士意料不到的,他们曾认为取得这么糟糕成绩的日本机械表至少在几年内是不会再找上门了。

1967年的一天,做访精工的技术人员股田乘飞机从日本的羽田机场出发。他携带了一支特制的皮箱,里面装着15个机械表。这是参加今年瑞士纽氏天文台比赛的比赛用表。

这些机械钟表都是经过后叮女士那双神奇不出汗的手掌的双手制造出来的。在出发前,留守础访本部的调表员一再叮嘱膝田要上紧发条:"只要忘了上紧一次,我们一年的劳动就要白费了"。增田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这些表是低访辛勤劳动的结晶,在出发之前,讽访已经进行了和瑞士比赛同等条件的四十五天测试,这些表具有超高精确度而入选。

这样,日本和瑞士调表员比试技能的比赛实际上已经开始了。一般认为每隔4-40小时上紧一次发条,能使机械手表获得最佳等时性,为了使这些钟表保持其刚刚生产出来时的那种状态,膝田必须和调表员随时保持联络。为了能在这次比赛上战胜瑞士表,取访精心选出了最富经验的三位技工来负责调表,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成败的核心。

有这么优秀的精工表,又有着优秀的调表员作后盾,胜田充满信心。一路上,他一直谨慎地抱紧这个皮箱,尽可能地使其不受到振动,他每次都仔细地检查箱里的手表,并在笔记本上作记录,及时地汇报情况,并且按照调表员的命令将这些表的发条上紧。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帮助下,膝田顺利到达瑞士的纽沙蒂尔市。

他提着那只特制的皮箱,走进纽氏天文台,将这些钟表交给比赛的组织者,胜田如释重负。接下来的就是等待历时四十五天比赛的成绩公布。

瑞士人照例还是充满信心的,就在膝田向瑞士天文台送交钟表的当天,有记者采访了欧米茄公司的管理人员,询问对日本再次参加比赛的看法,这位欧米茄公司的负责人脱口说道:"日本机械表将乘兴而来,大败而归。在我们这个国度里,任何参赛的外国厂商都必须付出惨重的失败的代价。也许有时他们的运气会好一点,但绝不会对我们构成长久的威胁,只有瑞士钟表才能保持永恒的迷人的魅力。"

四十五天过去了,瑞士各参赛钟表厂商焦急等待着成绩的公布,但他们却只收到一纸会议通知单,纽氏天文台要求各参赛厂商迅速到天文台召开会议。各厂商感到莫名其妙,但当他们赶到天文台时,比赛组织者告诉他们一个惊人的消息:日本机械表名列第四、五、七、八名。他们个个都惊呆了,从三年前的第144名一跃到第4名,简直让人不可思议。"比赛测定是否有误?"有人小声地问,但组织者坚定地摇摇头。这是无法回避却又让瑞士无法正视的事实。怎么办?要不要公布比赛结果呢?这正是组织者召集他们开会所要讨论解决的。

瑞士纽氏天文台比赛从186O年正式举办,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如果停止公布比赛成绩,那也就意味着这种比赛的终结,对于这个一直受世界瞩目的比赛来说,这种结局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但是如果纽氏天文台按照事实将成绩公布出来,这对于钟表王国的瑞士,将是沉重的打击,它将会面临钟表市场的萎缩和节节败退,更重要的是,人们肯定会对瑞士钟表王国的地位提出怀疑。既然这是自己国家的比赛,那就为国家利益,也为国内钟表厂商利益考虑吧!所以纽氏天文台决定不公布比赛名次,并且决定中断以后的比赛。

然而日本却是乘胜追击了。当他们收到纽氏天文台后来送来的测定资料时,为机械手表的成绩惊喜不已。但是这样的成绩他们是不会罢手的,"走在别人前面"是诹访的经营哲学和企业精神。但是目前瑞士已决定停办纽氏天文台了,怎么办呢?日本想到了日内瓦天文台,他们决定在日内瓦再次点燃战火。

瑞士日内瓦天文台国际比赛的主办者在收到日本的申请之后,立即开会商讨对策,他们已经知道日本表在纽氏天文台有不俗的表现,这次瑞士表是否会败走麦城呢?主办者对此没有把握,他们向所有参赛的瑞士著名手表厂商提出疑问。这次,欧米茄公司的人表示了某种担忧:"日本的调表水平进展非常神速,也许这一年他们又进步不少了,我们得小心为是。"既然头号厂商都没有太大的把握取胜,其他厂商更是如此了,怎么办?日本已经提出申请了,拒绝别人的申请或者现在宣布停止比赛,那是愚蠢的可笑做法。讨论了一段时间,大家倾向于改变比赛规则。以前的比赛都是分类式比赛,因为石英表的精确度几乎是机械表的十倍,所以通常的做法是石英表和机械表分开。为了使瑞士机械表免遭意外的打击,他们决定变分类式比赛为混合式比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他们要保住最后的一张王牌——机械表。

正如赛前人们的担心,这次比赛的结果出来之后,瑞士厂商惊得目瞪口呆,除了前名是由瑞士欧米茄公司的石英表所得外,第4-10名全是讽访精工舍的机械表。"要是我们的机械表参加,也许将会产生一场毁灭性的悲剧,"欧米茄公司的负责人自我解嘲道,"现在该是我们反思的时候了-"

令瑞士难堪的是,日本人还在日内瓦天文台比赛中创造了一些令人注目的纪录,三个日本调表师都获了奖。

瑞士政府紧急研究对策,石英表已经惨败,如果机械表也是同样的厄运,那将对瑞士钟表业以致命的打击。瑞士报纸对钟表商的盲目自大、骄傲自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骄傲和固执毁了钟表业。多少年来,我们曾为权威和自信而陶醉,并且深深地迷恋,现在却发现,这种权威和自信已变成不可思议的执迷不悟。外面的战火已经点燃了,并且燃烧到了我们的国境,可是我们只是隔岸观火,现在火已烧身了,谁来负责扑灭这无情的烈火?……"

瑞士钟表厂商拿出对策:在天文台比赛方面,他们部署了高精确度的研究,确保下一年的比赛中击败日本的机械表。在国际钟表市场上,既然日本机械表的精确度已和瑞士相差无几,当务之急就是增加机械表的附加值,使其更加精致,更加精确,集中这个新兴对手所无法获得的钟表技术的结晶,来击倒这个挑战者,因为这时保护机械表这块传统市场已是非常迫切了。

瑞士的这个战略对策初见成效,在1969年日内瓦天文台国际比赛,欧米茄取得了胜利,在团体总分和个别成绩上获得了全胜,团体分是56.00分,个别最高分是56.4分。这个结果使瑞士厂商感到满意,他们开始认为只要克服了自大和骄傲,瑞士机械表终是不可战胜的。

然而日本人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1970年,瑞士机械表不可战胜的神话就被打破了,日本的诹访精工同样获得了团体总分和个别成绩的胜利。团体总分还比上次比赛冠军欧米茄的最高分数多1.66分,其个别最高分也比欧米茄的最高分高出1.77分,并且打破了9项纪录。

瑞士终于真正地被击倒了,这次比赛的失利给瑞士钟表业带来了挥之不去的阴影。美国《华盛顿邮报》的大幅标题赫然写着:"王朝的交替——瑞士王朝的崩溃",《商业周刊》则撰文评论认为:这次比赛将是一个分水岭。

瑞士在几百年的钟表史上享有盛名,并且独步天下,就是凭着它精湛的机械表,这是瑞士钟表的最稳定也最传统的市场。如今这块传统市场将受到日本的猛烈进攻,而在新的石英电子表市场,又不敌美国、日本、香港的"组合拳",接下来的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

瑞士钟表业在电子表方面急起直追,1976年瑞士出口65万只电子表与电子表机芯,比1975年增加了108%,现在虽在这个新兴市场上起步太晚,但毕竟已有了可喜的进步。只要还能维持住传统市场——机械表的优势,经过若干年,还是能重振旗鼓的。然而当机械表市场一失守,瑞士整个钟表业就黯然无光了。198年,瑞士手表产量下降到500多万块;出口量从800万块跌落到100万块,销售总额退居日本、香港之后而屈居第三位。竞争失势,苦不堪言:两家最大的钟表集团——ASUAG和SSIH,198年和198年累计亏损5.4亿瑞士法郎,有1/的钟表工厂倒闭,数以千计的小钟表公司宣布停业,有一半以上的钟表工人痛苦地加入了失业队伍,这时美国资金大量涌入,收买吞并瑞士钟表厂,并且在瑞士建立钟表厂……

这样衰落的局面在瑞士钟表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它极大地挫伤了瑞士国民的自尊心,纷纷呼吁政府和企业界采取联合一致的有效行动,挽救正在衰败的传统优势产业,因为如果失去了钟表,就意味着国家的衰落,那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

瑞士联邦内阁召开紧急会议,与企业界、金融界一起研究对策,在会议上瑞士政府宣布:政府将采取一切可能措施来挽救钟表业,而不管付出多高代价。在瑞士政府的出面协调组织下,以瑞士银行公司和瑞士联合银行为首的7家银行,联合投资10亿瑞士法郎,买下了两家最大的钟表企业——ASUSG和SSIH公司的98%的股票,并将两大公司合并,于198年5月组建为阿斯钟表康采思,委任欧内斯特·汤姆克担任总经理。

汤姆克可谓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深知自己这次出任总经理意义非同凡响,因为所有瑞士国民都会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他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遏制钟表业仍在蔓延的滑坡趋势。

上任伊始,他组织了一个研究班子,就瑞士钟表的发展历史,钟表厂商经营战略,产品结构,技术革新等问题进行反思。他知道,要使瑞士钟表业重振旗鼓,那就首先要进行望闻问切的工作,真正弄清造成今天这种难堪地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

两个月之后,他向瑞士政府以及七家银行提交了一份报告,该篇报告详细分析了瑞士钟表业在这十几年间走向衰落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著名的弃旧图新战略。

首先,废弃以机械表为主的产品结构,转以电子表为主。该篇报告认为瑞士钟表业衰落的一条重要原因,是对自己首创的电子表新产品视如儿戏,没有估计到它未来的市场潜值。甚至在日本等国进行大众化开发研究时无动于衷,采取一种观望的态度,而日本、香港等地的钟表厂商却敏锐地意识到了,一块月误差不超过15秒的价值低廉的石英表比月误差不少于100秒的机械表之王劳力士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他们预测到价廉物美的石英电子表将是未来钟表业的主流。这种对市场趋势认识上的根本差别使瑞士的钟表王国面临崩溃的危险。今后瑞士必须加强石英表的研究开发。

其次,废弃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策略,转为少品种、大批量的策略。这篇报告指出:瑞士的著名高档表如"劳力士","珍妮·拉萨尔"、"欧米茄"、"卡齐埃"、"浪琴"等,每块售价高达上万美元,但是批量极小,有的甚至每年仅生产几块。这不仅不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也给工厂的管理以及市场的拓展带来不便。建议缩小产品线的宽度,坚决淘汰一批市场狭窄的品种。

再次,废弃单纯累积式发展的模式,转以高科技跳跃发展模式。瑞士各种表厂商以自我为中心实现资金和技术的积累,这样做危害极大,最后导致各种表厂商在科技研究上的投入不足,而且各种表厂商在制定经营战略时,主要致力干提高手表的质量和款式,这两点导致瑞士钟表厂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潮流面前反应迟钝。建议成立瑞士微电子技术中心,加强高新科技开发,并使之带动钟表产业的成长。

采取了上述战略之后,汤姆克的改革初见成效。经过研制,汤姆克推出了一批被誉为重振瑞士钟表业"旗手"的新式石英表——薄型斯沃奇表,该表问世后,大受欢迎,首批出口美国400万只,很快脱销。在日本的销路也不错,这使瑞士人挽回了面子,也看到了瑞士钟表业复苏的希望。汤姆克说:只要能在目前最大的钟表生产国日本取得好成绩,瑞士钟表重新确立世界王牌地位就指日可待。

然而,钟表王国的地位却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了。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瑞士钟表事实上也有进步,只是相比日本、香港的跳跃式发展而言,显得老态龙钟,力不从心而已。

四教训

瑞士钟表的兴衰确实给人以深深的启迪。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在日新月异的世界潮流中,不进则退。

瑞士钟表商沉缅于昔日的辉煌,梦想自己独步世界钟表业的时代成为永恒,这是一厢情愿的单纯臆想,在滚滚向前的市场大潮中,身处其中的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容许自我陶醉,要想成为弄潮儿,搏浪者,时刻要铭记的是:成绩仅仅说明了过去,未来的挑战在恭候着你。

创业难,守成更难。因为今天功成名就的你将成为众矢之的。无数双眼睛盯着你,以赶超为最高目标。这时更需要敏锐的市场眼光,超前的市场战略,以保证这些竞争者和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瑞士钟表商没有注意到钟表市场的大趋势,——石英钟表将成为钟表市场的主流,因此自然地将市场领导者的地位拱手相让。

日本精工集团挑战瑞士的成功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在市场竞争中必须要有一种长远的眼光。谁掌握了未来市场的大趋势,谁就成为未来的胜利者。

要预测市场的未来趋势,当然需要时刻把握市场的脉博,潜心研究市场的每一细微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日之后。

瑞士钟表业的兴衰告诫我们:变幻莫测的市场是竞争厂商平等的竞技场,深刻细致的市场调查将有助于使你获得走向胜利的市场机会,及时地抓住了这个机遇,你就将青云直上。

角色模拟

1.日本的石英表在东京奥运会上崭露头角,假如你是瑞士著名钟表厂商的主管,你如何认识并对待这种潜在的挑战?

.假如你是汤姆克,在瑞士钟表业兵败如山倒之际,你将会采取何种"力挽狂澜"之举?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