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乾道六年(1 / 2)

南宋日记 伯山子鸳 2439 字 6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刘涣闻言哈哈一笑,道:“这便对了,你不是说我俩年纪相仿么,言语交流,只要能表明意思就是了,你偏偏要说些半佛不佛的话来,这可怨得谁了?来来来……我便说一种简易的法子给你,以后你‘洗地悟法’便不会这般费心费力了。”

小和尚一听,这还得了,这小子满口佛家大道,这不是在教训他么,他哪里还受得了,少年人心性直爽,破口而出,道:“哎哟,少说什么禅理大道,你也不过知其表而不懂其理而已,若有什么道行,一一亮出来就是了,吞吞吐吐的,还当自己是个方外高人么?”

他与那和尚交谈片刻,却没有收获太多的信息,心中有些焦急,很是期待。

小和尚道:“哦,有的有的,只是那布料大多是废弃的麻布,笔直的竹子更是好找,我到后山砍一根就是了。”

小和尚这才一惊,暗道这等简单的法子自己为什么就想不出来,可也不曾见过啊,这小子真是鬼精灵得很。他尴尬道:“阿弥陀佛,我当是啥了不起的东西呢,费了半天力,原来是这等简易的东西,我早就晓得的了,只是不愿意去动手吧了,有什么稀奇的……”

刘涣站起身来,拍去身上的竹屑,将拖把往那木桶中蘸了少许的水,在青石板上来回一拖一拉,果然就看见青石板泛出青色的光来,正是一尘不染。整个动作轻松和谐,腰也不弯,显得自在顺畅。

刘涣看得心里暗笑,只见他将桶里的水洒在地上,又不断用麻布擦拭,但擦拭的地方都是些显眼的位置,那隐匿的犄角旮旯,他却不管不顾……

刘涣叹道:“哦,原来是是静能师父,小子适才无礼,你可不要挂怀啊……敢问师傅,我到底昏迷几时了?”

刘涣心中暗叹,嘀咕道:“我说的是最不标准的‘普通话’,自然忽南忽北了……天了,乾道六年?我这是到了南宋孝宗时期了,我的伟大的马列主义啊,为何要把我抛弃在这个支离破碎的时代……”想着想着的,他尽呆了起来。

说完又吩咐小和尚去找一把铁刀过来,把那根竹子截成数节,每一节的长度不过一米五左右,又用铁刀将竹结款手处削得光华平整。

这一切古朴自然,安静极了,他像个怕羞的姑娘,缩头缩脑的立在门口,就怕被生人发现一般。

小和尚见状心中暗想,“这小子到底是哪里来的人,说话处事真是迥异得很,和常人很不同呢。”

庭院之中,适才与刘涣打招呼的那小和尚正在扫地,刘涣见他面容神情之间有丝丝的埋怨,那扫帚在他手中东划一撇,西划一捺,把枯枝枯叶扫到角落里,随手将扫帚一丢,便出院子而去。

刘涣这才惊愕起来,思绪陡转,道:“是小子孟浪了,报歉得很,报歉得很。实不相瞒,我只记得自己是南方人,但具体出生在何处记不清楚了,打有记忆以来,便和父母亲居住在北方,不料好景不长,金人占我河山,灭我族人,杀我父母,我却被小叔带着一路向南,闯过重重关卡,逃荒逃难,终于找不到容身之所,不久前来到江南东路饶州上饶县,小叔也因病困死,剩我一个,浑浑噩噩的不断赶路,走着走着的,就昏迷过去了……哎,我而今还沉沁在浑浑噩噩之中,以为是到了阴曹地府呢,说起话来颠三倒四的,还望师傅勿怪!”

小和尚也不知道这小子到底要搞什么鬼,不过他所要求的这些材料真是简单得很。和尚心中好奇,索性一一去寻找过来,看看这人的庐山真面目、葫芦里的药丸儿。

乘着将近中午的阳光,刘涣缓慢走到房门口,见得前面正是一个院子,有一方不算太小的空地,全部用青石板铺成,青石板的尽头,是一处殿堂的前门,有些像牌坊,牌坊的里面隐隐有香烛燃烧的味道飘来,清幽而古旷,一时间透人心脾,全是出尘出世的情调。

小和尚听闻有人说话,一回头,刚好看到那虚弱的小子矗立在房门边,想是观看了自己很久,他站起身来,道:“阿弥陀佛,小施主何必取笑我这出家之人,你们凡尘里的公子哥,读书求学,锦衣玉食,哪里受过这等苦了,这扫地洗地的脏活累活,自然是费力得很的,若不费力,又怎能悟出佛法大道。”

静能微笑道:“阿弥陀佛,施主哪里的话,出家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过这救你之人,却是鹅湖村的张老施主,和尚们不过是尽些绵薄之力罢了……咦?恕贫僧多言,小施主为何总是双眼迷离,神情恍惚,莫非……”

小和尚经过和刘涣一阵交往,心中芥蒂也消失不少,拖地的动作稍稍停滞,道:“原来是刘涣施主,贫僧有礼了。只是我们出家人,哪里有什么名字了,我的法号叫做静能,这间寺庙的主持法号虚相。”

不多一时,小和尚拖着一根竹子进来,把一大堆杂物往地上一扔,道:“小施主,这些便是你所讲到的材料了,那破旧的棉布实在难找得很,不过我倒是找得一小团棉絮,发了霉的,也不知道能不能用。你倒是赶快解开谜底,我也瞧瞧到底是个什么‘洗地悟法’的好招式呢?”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刘涣一笑,道:“阿弥陀佛,你且看好了……”

刘焕心中惊起滔天巨浪,急道:“大师,那此时是晚唐还是宋初?”

刘涣一听,暗道要遭,怎地没有想到这出,当下吞吐道:“小师傅有所不知,我与家叔逃难之时,曾遇到一个自称是从西域而来的人,他当时饥饿之极,家叔便把大饼分他一半,他为了谢恩,给了家叔一套衣服,就是我所穿的这套了。家叔曾言,‘而今家国破碎,虽暂时停歇安逸,但若朝廷不思奋进,到底苟活不了多久,终有一日国破家亡,生灵涂炭,世人纵有万千财物,也只得拱手送给了金人’。所以叫我行乐及时,便穿上这套看起来怪异,但却布料上层,做工精细的衣服……家叔的话,我是不懂的,可也只好听他的吩咐了。”

刘涣一听,他这是死要面子,当下也不气恼,出言道:“就是就是,小师傅佛法高深,自然能够想得明白的,只是这般做法到底也是耗时耗力,我还有个更为简单的洗地法门,只是那法门要求极高,没有水却是做不成的,如果可以,我也一一说来,和小师傅研讨一番。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嘛,你说呢,小师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